在魯甸地震災區,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。地震發生後,為抓緊時間救人,他將遇難父親的遺體停放在村廣場上,卻帶領群眾救出了10多人;當父親遺體火化後,他又把父親的骨灰存放在火化廠,匆忙趕回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堅守崗位;地震發生以來,他負責的騾馬口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各項工作井井有條。他就是魯甸縣龍頭山鎮騾馬口安置點臨時黨支部成員餘朝輝。
  當魯甸6.5級地震發生時,正在山上採花椒的餘朝輝從樹上摔下,頭部受傷,看到全村房屋大面積倒塌,他立即想到了自己年邁的父親。當他趕到家時,父親的遺體已被兒子刨出,停放在廣場邊。看了父親一眼後,想到地震中還有很多群眾急需救援,餘朝輝把悲傷埋在心底,立即投入到搶險救援工作中。
  “慘烈的地震造成山崩地裂、房倒屋塌,哭的哭,喊的喊,亂成一團,有的人跑出來了還想著回屋拿東西,我立即勸阻大家,避免造成第二次傷害。並喊上村裡幾個青壯年組成了自救突擊隊,搶救那些受傷的人,當天晚上就救出受災群眾10餘人。”地震雖已過去100多天,但餘朝輝談起地震發生時的情況,仿佛一切都發生在昨天。
  “當天晚上下起了大暴雨,是餘朝輝帶著我們冒著大雨和餘震,帶領社區里的10多個青壯年搶險救人、搭建救災帳篷,忙得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。”一直跟隨餘朝輝參與搶險救援的餘開軍說:“從3日下午到5日早上,餘朝輝兩天三夜沒有休息過一分鐘。直到5日早上,騾馬口自然村2000多受災群眾全都安頓好了,他才將父親的遺體送去火化,當日下午又返回騾馬口,投入到管理工作中。
  餘朝輝的舉動,引起了親戚朋友的不滿。面對埋怨,他總是說:“我是黨員,關鍵時刻就該站出來。”
 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,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。在災難面前,餘朝輝表現出的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無畏精神,受到了群眾的信賴和贊譽。在災後成立的龍頭山鎮騾馬口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臨時黨支部,已有10年黨齡的餘朝輝被上級黨組織任命為黨小組成員,負責安置點後勤保障、衛生、治安等工作。
  “這幾天氣溫低,睡覺時帳篷要拉好。”“白天累了一天,晚上睡早點,帳篷里不能生火。”“帳篷外的衛生要搞好,帳篷內的衛生同樣要整潔。”……11月的龍頭山已經寒氣逼人,雖然年逾50,但身體硬朗的餘朝輝白天晚上都堅持帶領巡查人員挨家挨戶地檢查,確保受災群眾睡得好、住得暖,嚴防火災隱患和治安案件的發生。
  “我家經濟收入來源少,建房子能省一文算一文,達到抗震標準就行了。” 11月15日,在騾馬口社區,餘朝輝正和10多名受災群眾討論重建房子的相關事宜。
  “民房恢復重建工作已經開始,因為各種建材成本不一樣,所以大家在材料選擇上討論得最熱烈。”餘朝輝說,在春節前讓一部分受災群眾搬進新居過年,是各級黨委、政府的要求,也是社區兩委的工作目標。
  記者 蔡侯友  (原標題:魯甸龍頭山鎮騾馬口安置點臨時黨支部成員餘朝輝:黨員,關鍵時刻就該站出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s87vsnaj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